2012年10月6日星期六

手持式顯微鏡字畫鑒定界"照妖鏡"

手持式顯微鏡字畫鑒定界"照妖鏡"


金相顯微鏡,倒置金相顯微鏡通常又分為顯微鏡倒置偏光金相顯微鏡,倒置相差金相顯微鏡,倒置微分金相顯微鏡,倒置暗場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之所以成為倒置金相顯微鏡主要是根據工作台和物鏡的位置關系來決定的,通常物鏡在工作台下方就可以叫做倒置金相顯微鏡,如果是其它顯微鏡,則相應叫做倒置生物顯微鏡,倒置熒光顯微鏡。正因為倒置的結構,所以也給這種顯微鏡帶來了很多的優點:因為鏡頭在工作下方,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時就不用考慮物體非觀察面的平整情況,並且由於倒置式台面上方空曠,因此也不用考慮被觀察式樣的高低或者大小,正因為有這兩個顯著優點,所以倒置金相顯微鏡在金屬材料或者其它固體塊狀物體就研究的工業企業應用廣泛,但是由於鏡頭在工作台下方,通常也用以導致鏡頭積灰,這就需要顯微鏡使用者勤加保養顯微鏡,避免因為鏡頭的污澤影響觀察效果。
中外古今,書畫贗品是令收藏家們頭痛的難題。如何鑒定真偽,已成為世界藝術品領域的一個難題。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由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和首都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藝術品科學鑒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全部代表都一致表示支持科技手段進入書畫鑒定領域。說到科技鑒定與傳統經驗鑒定的關系,專家們都認為在發展科技鑒定手段的同時,一定要結合傳統經驗鑒定。對於書畫作品,材質相對簡單,而承載的文化信息又很豐富,就更需要我們了解相關的歷史、科技、文化、民俗等知識。而這些精神層面的依據,科技鑒定並不能判斷。走科技檢測與經驗鑒定相結合的道路,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眼光就是俗稱的個人經驗,這放大鏡是一些專家、學者和資深從業人員經過多年的積累才有的"內功"。這種經驗鑒定是基於不同藝術家和鑒定家的知識積累和見識成長,形成了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書畫鑒定個人專業體系,為書畫研究、書畫保護以及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但是無所不能的書畫鑒定家是不存在的,一個人只可能成為某一方面、某一時期、某一個(或某一些)書畫家及作品的鑒定專家。鑒於以往鑒定方法的局限性,專家們一直認定要大膽引入科技鑒定手段,當然經驗鑒定與現代科學技術之間不是相互割裂或者對望遠鏡立的關系,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科學鑒定體系不是要以科技檢測取代經驗鑒定的"眼學"。"眼學"也是一門科學,仍要充分重視,應使其與現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中國書畫鑒定的歷史使命。
  經過對國內外已經運用的科學鑒定方法進行全方位分析之後,在保證書畫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運用顯微鏡放大分析、X光透射、光譜分析等現代化分析手段進行中國字畫真偽鑒定的試驗。其鑒定工作既包括在紙張、顏料、墨跡、印章等年代上的區分,還有技法、筆法、歷史淵源、時代特征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的區分,從而達到區分作品真偽的目的。

中國書畫歷史悠久,在造紙工藝、品種樣式諸方面既隨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化,又因地域不同而存在區別,有著許多隨時空變化而產生的特征與規律。第三種造假手法也可以通過顯微鏡就鑒別出來。

  書畫紙絹。根據紙、絹等考證進行古代書畫作品斷代分析,僅能斷前,不能斷後。因為後代的紙絹前人絕對不可能使用(例如竹紙不能在唐以前出現),天文望遠鏡但是,一種新品書畫紙或一種新絹綾織法出現以後,可以延續到後代。後人用存放已久的舊紙創作書畫作品的情況也是有的。

  明代以前的絹傳至今日,表面上已絕無亮光;絲上的絨毛,也已經完全褪掉。其顏色則內外如一。作偽者若用新絹,則鑒定人員可從橫豎絲的粗細單雙辨別出真偽。有一種特制的元絲絹,從表面上看,與宋元的絹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絲上的絨毛,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淨;而且其顏色也是內外不同,絕不可能與宋絹完全一致。

  傳世的古紙主要有棉紙和麻紙兩類。用顯微鏡觀察,老紙膜皮如蟲金相顯微鏡蝕,有一層白灰,若隱若現,不平勻。其顏色則無論裡外、凹凸,均系一致。偽造的舊紙,因為是用顏色染成的,厚則深,薄則淺;裡則淡,外則重;凸則有,凹則無。由於質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樣。

  有一種將紙、絹做舊冒充老紙舊絹的手段。是用顏料(赫石、藤黃加墨)或髒水染和油煙熏等方法將紙絹做舊。但染的有時能見到水漬痕,即使染得勻淨,也因為沒有自然老化產生的"包漿"而暗淡無光;熏更可以看見煙氣焦黃的樣子,都和原舊的光亮"包漿"大不相同。在手持式顯微鏡面前,這些假的東西都逃不過科技檢測的火眼金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